到了岸上,触到那斑驳的枫桥,更似穿越了千年。台阶很低,一步步地踏着,竟体验到古人的悠闲与自在,心情也莫名地跟着悠扬起来,似杨柳,似清风……耳边又响起了清幽的钟声,寒山寺的那口古钟已有千年,敲钟的游客络绎不绝。仔细聆听,便会发现每次的钟声总是连续三下,这三声象征着“福、禄、寿”,传闻“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信步来到距寒山寺仅一墙之隔的陈列馆,一进去便望见了那高大的铜像——诗人张继。他坐在黑色的大理石基座上,头额微扬,侧脸作倾听状,左臂搁于书箧,右手就膝计数,一副怡然自得之状。张继塑像通体呈铜黄色,却唯独右手食指闪闪发光,不知为何。一番询问后才知道原来是游人为沾得诗人灵气,便摸一下他的手指,这其中有即将考试的学子,有为子女祈福的父母,也有耄耋之年的老人……站在铜像前,我在片刻之间,仿佛走近了千年前的张继。
望着同窗好友各个榜上有名,唯独自己名落孙山在忧伤难耐中来到苏州的张继,本想借这姑苏美景散心,谁知游了一天园林之后,非但没有减轻愁苦,却更是增添了几分。
小舟在微风中轻摇,湖水荡起阵阵涟漪,张继本想闭目休息,忘了这忧,解了这愁。可一闭上眼睛,往事便一幕幕涌上脑际:十年的寒窗苦读,家人的殷切盼望……他长叹一声,走出船篷,一片静寂无声……
江畔渔火点点,每一处渔火就是一户人家,一直延伸到很远。月亮此时渐渐西沉,最终在树梢上隐去,独留那寒鸦在枝头兀自啼鸣着,在寂静的夜中显得格外凄凉。“乌鸦啊乌鸦!你为什么在深夜中独自鸣叫?你是否与我一样有着百般愁肠?”张继在心中念道,忽然一阵阵格外纯净、悠然的钟声,似从天边传来,缭绕于耳,久久不散。此时一股说不清的思绪涌上张继心头,他不禁吟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钟声将我从神游中唤醒,如今几岁小儿都能背诵这首《枫桥夜泊》,但又有几人能忆起惆怅失落的张继呢?
那景,美到沁人心脾,幽幽曲巷,柳下瑶琴;那人,忧到百般惆怅,无人解识,独自徘徊;那诗,意蕴犹存,恰似一潭湖水,圈圈氤氲而出。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天,好比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只要她走过的地方,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到处是鸟语花香,一派勃勃生机。
春天的景物是最美的。春天的山是翠绿色的,远远望去,像是一块巨型的绿宝石。“住”在山上的小树一棵棵枝繁叶茂。走进茂密的丛林中,还可以闻到一股清新的泥土味,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气息。
春天的雨
微微的细雨,冲刷走了冬天寒冷的白色精灵春雨如那根根银白的蚕丝,给干涸了一个冬日的心灵带来无限的滋润。它不像夏天的瓢泼大雨,也不像都冬天水不下。那时不时的小雨,给春耕给万物都似打了一针生长剂。特别是山村里,一场春雨过后,雨所冲刷泥巴,冲刷树叶,以及空气中的味道,混在一起,就是所谓的新鲜空气,给人心肺上一种新的感受。
春天的风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春天的天空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啊!春天你是最动人的!你用多姿多彩的绿色装点着世界,你把自己的绿奉献给了世间万物。带给了我们勃勃生机,带给了我们希望。赞美你,春天!
我喜欢听歌,但听歌之前,歌词是一定要先看的。
喜欢这个歌词,才会选择去听这首歌。
我想,每一个歌手演绎出的音乐,都会给有相似经历的人一种共鸣。一首歌,有词有曲,结合在一起,作词人想要表达出来的任何情感,每一份细腻的诠释,都会在音符的跳动中演奏出美妙动听的旋律。
在我看来,最动听的,不仅仅是旋律。更是这词中故事和情感。因此,在我的听曲生涯中,这词儿不只是词,还是我扩大词汇、磨炼文笔、增长知识的重要来源,更是我寄放情感和心灵的世界。
那歌词中的,那种感慨与共鸣,每一位听众都应该有经历过。
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经历里的忧愁悲喜,都会有一首歌的歌词以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去表达,让我们受伤的心灵,有一处可以安放的地方。
天空上乌云遍布,令人心情很不舒畅。树枝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一会儿往左,一会儿往右。有人匆匆忙忙地将放在外 …… 此处隐藏:101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