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今天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节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朴实无华、扎实高效。所有知识都是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并亲身体验出来的,在这里教师真正起到了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
《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道理,然后再运用它进行计算,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首先复习了有关0的'加减法及0占位的知识,为后面新知的复习做好铺垫。
在教学例5时,我采取让学生自己看图讲故事,从而引出0÷3=0,进一步发现“0除以任何数都得0”,在次基础上我又出了一个5÷0=?,学生思考片刻后发现根本找不出这个数,因为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5。所以学生再次将刚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完善。
对于例6的教学,我则采取的充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首先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请两名学生就自己的算法进行讲解,再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两种不同算法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简便算法更优化。
本节课的练习我也是分层设计,首先进行基本的计算练习、然后是判断改错、最后是思维拓展。思维拓展题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的气氛推向**,更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的准备。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来自生活。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生更有效。因为,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知识经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了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新课开始时,我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下发现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2、学习需求来自学生。
在教学时,我能够不拘泥于教材,敢于跳出教材,辨证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该着力的地方花时间、下功夫。一是能改编教材的编排体系,将例题中的两题同时出现,便于学生比较;二是将探究有关0的除法的规律放到例题中进行,此时我不直接告诉,而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创造条件地展现学生的聪明才智(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进而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
3、学习过程重视体验
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学生在试一试、辩一辩、算一算等过程中,给自己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实践机会,从而真正理解了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规律,掌握了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4、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分课外读物问题,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合作、交往的意识,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有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同学们,开学了。大家又可以到我们的图书角借书了。可是,有些贫困山区的小学还没有书。这不,有单位给“爱心小学”寄来了648本课外读物,学校一共有6个班,每班可以平均分到多少本呢?谁来列式?(多媒体出示)
二、自主探索,理解新知
1、同学们,你们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1)学生独立尝试,师巡视。
(2)反馈:你在尝试中遇到了什么新情况?你打算怎么解决?
(3)展示各种计算结果。
(4)猜一猜板演的几种情况到底哪种是对的?说明理由。
(5)集体讨论,重点解决:被除数十位上的4比除数小,也就是不够商1,怎么办?
(6)小结:被除数十位上的4不够商1,就在商的十位上写0,它起占位的作用。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1。课后试一试。
(1)教师先让学生说清如何判断出商是几位数的?
(2)学生做完后交流时,重点帮助学生理解406÷2,被除数十位上的0除以2,要商0的道理。
2。课后练一练1题。学生独立解决
3。课后练一练2题。要求学生做在书上,教师集体订正。
4。课后练一练3题。
四、延展所学,内化新知。
1。 课后数学冲浪,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并联系原有知识尝试解决。
2。课后作业
课的一开始就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由某单位给“爱心小学”捐书引入新知,这样,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既教会学生知识,又教会学生做人。
商中间有0的情况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不能因为难而由老师包办代替,还是应该由学生独立试做,虽然在试做中学生会出现各种情况,然而在相互的辨别与交流中,学生能“去伪存真,去繁就简”,学生的思 …… 此处隐藏:143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