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
读史感悟:
①上述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一个什么社会状况?
② 这些现象和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有着怎样的关系?
2. 洪秀全的准备活动: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
洪秀全指出:“上帝当拜,人人所同”;“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他认为上帝人人都当拜,而上帝对待普天之下的人都是一样的,因而人人在上帝面前也都是平等的。
他指出:“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只有把那些违反上帝之真道的妖魔推翻,才能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大同社会。
他指出清朝最高统治者,实乃“阎罗妖”,世间“相凌相夺相斗相杀”,都是“阎罗妖”的罪过,号召群众起来“共击灭之”。
读史感悟:
① 以上材料反映了洪秀全创建了什么新的组织?其目的是什么?(创立“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反清斗争)
② 这个新的组织体现了一个什么思想?
3.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展示《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和学生共同来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落的转折点(引导学生自学,概括)
原因:
直接原因:定都天京以后,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高中物理运动空间和时间说课稿
说教材
《运动、空间和时间》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机械运动,参考系,空间位置说课稿的描述和时间的描述。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同时本节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具有广泛的意义。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运动有多种类型,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机械运动是物体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和描述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知道如何选择参考系。
3.知道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4.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和时刻。
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选择参考系,学会用坐标和数轴(数学的方法)来描述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运动的奇妙与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果能抓住参考系的概念和时间与时刻的区别,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空间和时间的物理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机械运动、参考系的选择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如何选择参考系,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如何选择参考系。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参考系;并引导学生分析运动的相对性,如何选择参考系,体验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运动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指导学生利用参考系、时间和空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建立“时空”观念来分析问题的物理模型。通过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讨论一些关于运动的相对性,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并举例说明。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再回到理论。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利用(涉及多种运动类型)丰富的图片或动画展示,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讨论,了解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多种运动类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强调学习的只是机械运动的描述方式。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 …… 此处隐藏:15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