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观看教学课堂录像,再让老师们对所观看的录像做出综合的评析及谈谈自己的若干建议。
(2)、我们的理论水平仍存在着欠缺。
六、今后努力方向
在下学期我们将更一步鼓励教师多多地阅读教育刊物,多写写教学反思以进一步提高理论的素质,以理论来指导、武装我们的实践教学建议
1、语文教学一定要扎实学生的语文基本功,特别要重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内存,激发学生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要正确处理好课标与教材、教材与考试的关系。要克服教学不依据课标的现象,要纠正为了应试而忽视用好教材的问题。教材的作用一定要很好发挥,绝不能因为中考命题没有从教材中取材而忽略它。教材没有发挥例子作用,学生就很难触类旁通,学生的迁移能力就缺乏根基。
3、要加强现代文阅读教学,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无论对何种文体的文章教学,都要一视同仁地认真对待,不能随意偏爱。要加强名著阅读教学,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读整本的书;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教材,没有课内的“一”,哪有课外的“三”。只要把课本上的文言文吃透读熟,形成语感,就会提高“利用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写作能力,注重指导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表达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短短的12个字充分概括了我们教学教研的方向与精髓,唯有我们在这浩瀚的教海中乘风破浪、勇于开拓,才能在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创造佳绩!
一、此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每位教师做了精心准备,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都在践行“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课改理念,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都有深厚的教学功底,对这堂课都做了精心准备,备课都十分充分。
2、注重基础,狠抓落实。能熟练的驾驭教材。
3、重点准确、突出,能抓住关键正确处理难点。
4、突出学法指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问题科学,使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5、都突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新课改精神。
6、都注意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
7、都能面带微笑,与学生打成一片,形成了非常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老师们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李良国老师属于豪放型的,讲课有饱满的激情,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极强的煽动性,善于诱导学生。
陈以康老师导入一环作得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态和蔼自然,点拨精准,容量也很大,课堂语言干净简练,娓娓道来,韵味无穷。
袁莉华老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富有亲和力,教态自然,点评问题准确到位。
杨远锐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驾驭教材灵活自如,与学生共同协商教学目标,教学中互帮时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活动。
陈林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突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的新课改精神。
三、此次活动的不足之处
1、有的老师问题设置不太具体,没有给学生明确的思维指向性,学生找不到思维的方向,不太容易回答。
2、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没有与学生共同协商,甚至没有出示教学目标。
3、有的老师没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整合,致使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在课堂上“散打”。
4、有的老师让学生自学时没有给够时间,让学生讨论时没有明确的要求和有效地点拨引导。
5、有的老师“兵教兵”作得不够好,既没有效发挥优生的作用,又冷落了学困生。
6、有的老师对“自学互帮导学法”的认识还有偏差,如 “课堂上教师要少讲”,指教师要少讲知识,并不是教师不说话,不点拨、不引导,不评价。
7、几堂课在检测评价这一方面都做得不够好,都有待加强。
四、参加此次活动的感悟
1、语文教师要承担德育教育的任务。语文具有思想性、情感性,做为老师要有丰富的情感,课堂上要充满激情。
2、我们语文组教师要率先走出“高耗低效”的路子。在当前的情况下,语文阵地好像少了,但这不怪别人,怪我们语文老师没有利用好。
3、我们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大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小课堂”语文教学而言的。多年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单一、封闭的小课堂教学,语文教学蹒跚于“三中心”和“三惟一”的羊肠小道上,导致收获少,教学“少、慢、差、费”,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大语文”教学要求改革课堂结构,变“注入式”为自学互帮,因此,教学内容要尽量贴近生活,引进时代活水,教学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 …… 此处隐藏:46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