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制作而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这是有关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的身份是个“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在做什么呢?他在“植树”!他为什么植树?植树以后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探寻究竟。
(教师依次板书“人”――“牧羊人”――“植树的牧羊人”)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完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任务:班级电视台要为要为本文的主人公――牧羊人,拍一个五至十分钟的纪录片,我们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写出初步的脚本框架,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搜集相应的信息。
(二)借助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任务一:根据文章,确定脚本内容。
1.在不改变文章内容和顺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为纪录片安排哪几部分内容?请概括出来。(学生默读全文,快速划分文章层次,交流。)
2.丰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
学生再读全文,按文章详写的“我”与牧羊人的三次见面的情形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归纳要点,填写表格。
牧羊人的情况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逢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任务二:认识人物,把握人物形象。
3.根据文章所写,讨论:在纪录片中,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牧羊人?
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归类整理,交流。
(1)直接刻画牧羊人。
(2)借助别的内容来表现牧羊人(侧面烘托)。
a.借环境描写来表现。
b.借“我”的评价和感受来表现。
4.结合文章说说,我们要表现一个怎样的牧羊人?学生讨论后交流对牧羊人的认识。
(1)极为认真(见教材“思考探究”二,参考示例)。
(2)安静,忠厚,不张扬。例:“这个男人不爱说话”,挑橡子,“看起来他并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还是那么沉默寡言”……
(3)坚韧执著。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他一直在种树”“我从没见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结尾段。
(4)勤劳不懈,慷慨无私。例:“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5)热爱生活,有智慧,自信,果断,意志坚定,有爱心……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
1.观看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
2.根据课堂学习完成纪录片脚本的基本框架。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2.理解文章主题,从中领悟到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纪录片脚本的撰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文章,品析语言,理解主题。
教学难点:
品析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优秀作业,细化任务内容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完成了纪录片脚本的框架,我们一起来分享几位同学的脚本框架(展示作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脚本,丰富脚本的细节。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为你的纪录片拍摄的细节特写部分,说说你选择这些内容的理由。
学生默读课文,勾画最喜欢的语句,简要写出选择的理由。
(二)交读所选内容,丰富脚本细节
交流所选内容:可以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使用、词语的使用、表现手法的运用、语句含义等多个方面回答自己所选内容的理由。
1.描写的使用。
(1)环境描写。
①第5段“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选择理由:突出室内环境整洁,能侧面表现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落的特点。
②第2段“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选择理由:运用夸张和比喻,写出阿尔卑斯山地恶劣的环境,为“我”继续向前走,寻找水源做铺垫,同时从侧面说明牧羊人植 …… 此处隐藏:14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