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庭方面。
这些孩子大多数家庭结构不正常,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全封闭、寄宿制的学校,父母离异的教多,单亲家庭使儿童经常性产生失落感。有的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经常吵架,让孩子时时感到焦虑不安。不少的父母,尤其是从事经商或人体企业等行业,终日忙于外头的工作,经常外出,孩子或独自在家,或交给别人看管,缺少亲情,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同时,由于竞争激烈,风险系数增大,父母在外面经受了更大的压力,困扰与挫折,家庭往往成为其宣泄压抑的场所,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引起孩子严重的内心冲突和紧张。一方面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好,家长在物质上是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家长又望子成龙,对子女的期望很高,压力很大。前者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下,难以应付挫折;后者又使他们面临重重挫折,经受种种压力,让孩子在无休止地陷于较严重的心理不平衡之中而难以自拔。
二、学校因素。
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同样有自己的人格,有自尊心,教师对学生随意发表否定性评价,如说孩子笨蠢猪等,使学生形成低下的自我概念,产生自卑感,并引发退缩,破罐子破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又如,教师对学生过高的期望和要求,也会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压力。
三、社会环境。
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通过每天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都对儿童心理造成负作用。由于社会的不良观念与他们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儿童心理和谐也受到不利影响。
心理教育者在培养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它力图使当事人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而能自我实现之人”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心理教育更加有效和持久地开展。正如马卡连柯所说:“一个人不是由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非常重要。
2010-2011第一学期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0-2011第一学期六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
六年一班共有26名学生,男生16人,女生10人。作为六年一班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我的工作既是艰巨的,也是光荣的,有乐趣的。
二.工作回顾
1、自从开学之日起至学期结束,我按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有步骤地、科学合理地对本班进行教育管理。每周对学生的学习、纪律表现进行评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每天坚持打扫教室以及卫生区。根据本班的情况制定班规,树立班风。培养班干部起到带头作用,教育孩子们要团结友爱,爱护班集体,要以班级的荣誉为荣。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每周一的下午第三节课为本班的班会课,班会内容根据上周观察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缺点及时指出与肯定。坚持每周一个话题,寻找一些相关文章读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
3.做好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保持与家长联系,孩子毕竟在家的时间比在学校的时间要多。父母也较了解自家的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上,如有发现问题,我总是及时地与家长联系,做好家访工作。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经验教训
在学习方面我总是以多鼓励,少批评。课堂上积极表现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课堂上我和学生的.地位一样,并和蔼的面对学生,这样使师生之间拉近距离,使学生在学校里犹如在家里一样的感到温暖。常讲一些名人的事例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从小养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学习劲头。
总之,作为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关注每位学生的一点一滴的进步,让孩子们在轻松与愉快的氛围中生活。
今年,我还是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同时兼任语文教学工作。我努力做好班集体工作,致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我以课堂生活为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了学生对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和劳动等几方面基本行为准则的教育,通过我和科任教师的共同努力、配合,班级精神面貌已有些许改观,现把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日常行为习惯教育
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本学期,我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情况,利用课堂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训练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课本,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其次,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只要写字,就提醒学生注意姿势,作业一定要及时做,书写一定要整洁。最后是学生的站姿。我发现,在课堂中,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站没站相,于是我要求,学生站起来发言时,要站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有时我会把前一个同学的回答让另一个同学再说一遍,看他是否能说出个大概,以培养他们专心听讲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