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温和,居住在此地的塔吉克人在维吾尔族农民帮助下,学会了农业生产的耕作方法和架设水槽的技术,又从维吾尔族商人处购买坎土曼、犁铧、镰刀等铁制农具,初步解决了山区缺乏农具的困难,塔吉克族的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北疆地区的各民族之间既相互传授畜牧技术,也相互接济困难的其他民族。如有一部分居住在北疆的木垒、奇台、新源、尼勒克等牧区的乌孜别克族人由于和哈萨克族牧民杂居共处,其中的乌孜别克牧民所用的牧场多是哈萨克牧民无偿让予的。在哈萨克族人民的帮助下,许多乌孜别克人由从事商业转为从事畜牧业。二是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汉族人民与维吾尔族农民之间的经济技术交流主要表现在蚕茧业上。南疆维吾尔族地区的自然条件对发展蚕茧业极为有利。新疆收复后,左宗棠/精选员吏,设蚕桑局于疏勒城,招致吴越蚕工、织工四十余人授民以浴种、饲养、分薄、刀簇、煮蚕、缫丝、轧花、染采诸艺0。又因为南疆桑田本大叶瘦,不中饲蚕,蚕多僵死,于是蚕桑局派人从内地东南运桑苗十万株,教维吾尔族农民栽种,又教之以压条接木壅肥揉叶之法。当地维吾尔族人民自提倡蚕桑之后,渐感兴趣。/习其业者众,而英俄商人颇有运我茧丝出口者,则成效亦稍稍著矣0。
1907年,新疆布政使王树楠欲振兴蚕茧业,派戍员赵贵华游历南疆八城加以考察。赵贵华每逢市集、巴扎之日,/陈列蚕具,纵民聚观,为之讲解方法,论说利弊,举器以知物,即物以陈理,口述而指画0,使维吾尔族农民/倾听感动翕然向风0。赵贵化经过周密的实地考察后,提出设局、度地、考工、栽桑、择种、制器、选丝和程功等八条建[13]
议,引起了新疆地方政府的重视。新疆地方政府命令南疆各州县皆采用赵贵华之法,以发展蚕茧业。自此以后,南疆地区的蚕茧业蒸蒸日上,日有进益。数年后,南疆许多地区/比户业蚕,桑萌遍野0。据统计,南疆蚕丝旧额三十万斤,至清末增至七十余万斤,即增长了一倍多
[14]
族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为近代新疆增添了新的民族成分,当代新疆现有的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世居民族成分是清代奠定的。当代新疆现有民族的分布格局也是在清代形成的。清朝时期这些民族或屯垦戍边,或通商贸易,或戍守边疆,都为新疆的开发、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新疆内的民族分布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清统一后的新疆开发不仅使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增加,而且使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扩大,出现了多民族交错居住的局面。清代新疆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加强各族人民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和友好往来,使新疆地区成为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区域。清代新疆开发使各族人民经济生产技术之间的交流进一步扩大。清代新疆民族分布的格局、民族关系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受到清代开发政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74.
[2]华立.清代新疆农业开发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290.
[3][清]纪昀/乌鲁木齐杂诗0[Z].引自1历代西域诗选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M].1981:99.[4][清]王树楠.新疆图志:卷二十八,实业一农[Z]1[5][清]祁韵士.西陲要略[Z].引自王锡祺1小方壶斋舆地丛钞:96-98.
[6][清].西陲总统事略:卷七,旗屯[Z].
[7]杨琰.清代新疆移民屯田对当地少数民族人口的影响
[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1).[8][清]付恒.西域图志:卷三十二,屯政一[Z].[9][清]西陲总统事略:卷十,乌鲁木齐所属事略[Z].[10][清]西域闻见录#新疆纪略上[Z].
[11][清]王树楠.新疆图志:卷二十九,实业二商[Z].[12]5塔吉克族简史6编写组1塔吉克族简史[M]1乌鲁
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201
[13][清]王树楠1新疆图志:卷二十八,实业一蚕[Z]1[14]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733.
[责任编辑 龙 岩]
。新疆蚕茧
业有了极大的进步。
总之,清代新疆开发对新疆民族分布格局、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