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管理知识大全 最全的PMC知识
过保质期设定:
根据工艺和技术测试结果设置保质期;
根据公司对该存货规定的处理提前期设置最小保质期限;
过保质期报警:根据存货的保质期和最小保质期限,当存货超过保质时间或最小保质期限还没有出货,系统自动列出所有已过期和接近过期的存货,提示用户对该批商品进行处理。
2. ABC分类:
ABC分类法是库存控制的基本方法之一。并广泛应用于库存控制、生产控制、质量控制及其它许多管理问题。它是管理控制基本原理中最有用、最有效的方法。
ABC分类法的基本概念:
A类物品(高值):价值占库存总值70-80%的相对少数物品。通常为物品的15-20%。
B类物品(中值):总值占库存总值的15---20%。物品数居中,通常占物品的30-40%。
C类物品(低值):库存总值几乎可以不计,只占5---10%。是物品的大多数,通常占60---70%。 ABC分类法的应用法则
控制的程度:
对A类物品,尽可能地严加控制,包括最最完备、准确的记录,最高层监督的经常评审,从供应商按订单频繁交货,对车间紧密跟踪去压缩提前期,等等。
对B类物品,作正常控制,包括良好的记录与常规的关注。
C类物品,尽可能使用最简便的控制,诸如定期目视检查库存实物、简化的记录或只有最简的标志法表明补充存货已经订货了,采用大库存量与订货量以避免缺货还有安排车间日程计划时給以低优先级就可以。 库存记录:
A类物品要求最准确、完整与明细的记录,要频繁地甚至实时的更新记录。对事务文件、报废、收货与发货的严密控制是必不可少的。
B类物品只需正常的记录处理,成批更新,等等。
C类物品,不用记录(或只用最简单的),成批更新,简化的以大量计数等等。
优先级:
在一切活动中给予A类物品以最高级以压缩其提前期与库存。
B类只要求正常的处理,仅在关键时给以最高级。
给C类以最低的优先级。
订货过程:
对A类物品提供仔细、准确的订货量、订货点与MRP数据。对计算机数据需用人工核对,再加上频繁地评审以压缩库存。
对B类物品,每季度或当发生主要变化时评审一次EOQ与订货点,MRP的输出按例行公事处理。 对C类物品不作EOQ或订货点处理。订货往往不用MRP作计划。手头订货还相当多时就订上一年的供应量。使用目测评审,堆放,等等。
3. 订货点法:
根据APICS对库存控制系统的研究,得出一条原理是:物品何时需要订货的问题要比确定要订多少货重要的多。因为库存往往涉及到巨额的库存投资,万一缺货要付出极高代价或造成较长的补货时间。为了恰当地控制这些库存,APICS提出了订货点方法来高效率地找到订货点时间。
订货点法是建立在客户需求不确定,从而导致预测不准但又要保证客户服务水准这一要求下的较好订货时间确定方法。它主要使用泊桑分布、高斯分布的理论而建立。
订货点法指现有库存量降到预定的水平即订货点就开始订货的方法。系统根据现有库存量与订货点比较,找出那些现有库存量小于订货点的物品,并从物品的订货批量方式中取出批量方式和批量作为本次订货的数量,自动生成建议采购单。订货点法适用于具有相对连续性、稳定性需求的存货。批量推荐使用经济批量或固定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