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师养成教育新体系(2)

时间:2025-07-15   来源:未知    
字号:

新。二是在课程改革方案上,坚持“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等三大目标并重,力求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教育观;具有理解学生、教育学生、发展自我的知识与能力;具有观摩、参与、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以及良好职业精神的未来教师。三是在课程设置上,集中优势资源,动员鼓励优秀教师开设了教师语言、现代教师礼仪和教师职业道德等教师养成教育方面的必修、选修课程,促进师范生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良好职业习惯的养成。同时,学校还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个硕士点的优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两课”教师配备上向师范专业倾斜,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着力加强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努力培养思想上进、政治可靠的未来人民教师。

三、以师范生实习实训为抓手,着力培育师范生基层意识和实践能力 基层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师范生教师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实习实训,促进师范生基层意识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一是积极推行师范生实习支教。学校通过推进“三位一体”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有关县(区)共建教师培养创新实验区,组织师范生到实验区各中小学校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避免了以往“放羊式”实习和短期实习的弊端,使师范生更直接有效地接受实践锻炼和基层一线优秀教师的职业熏陶。5年来,闽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在4个创新实验区的12个县(市)的70个乡镇13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实验区优秀教师共为“实习支教”学生举办了165次的专业技能培训,开设了148场专题讲座,举行了135场教学比武,强化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技能训练。为了鼓励大学生献身农村基层教育,在开展“实习支教”工作的同时,闽南师范大学还组织开展大学生“送教下乡”和“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着力提升师范生职业使命感和综合素质。3年来,结合实验区教师队伍“党团工群”建设,闽南师范大学师范生在实验区学校“实习支教”期间,利用课余时间在实习学校举办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展“趣味运动会”、组织学生学习舞蹈、编排健身体操等,学校“芗涛剧社”还专门编排课本剧、小品等,多次到“实习支教”基地举办汇报演出。一学期的基层锻炼,既强化了师范生的实践技能,也培养了支教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树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是大力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考评。学校在教师教育学院设立了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研制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和教学考评方案体系,建立了平时教学训练由师范专业负责,技能测试由教师教育学院和教务处共同组织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规定在各师范专业学生进入实验区开展一学期实习支教前后,必须通过教师教育能力考评和技能测试,取得“校内证书”作为创新学分,强化职前教育应具备的教师综合技能。

四、以构建高雅健康的特色校园文化为支撑,着力培养师范生教师气质 学校在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基础上,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突出地方特色,打造品牌,建设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加强师范生文明素养和文化素质,着力培养师范生教师气质。一是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活动。制定实施《闽南师范大学学生校园文明行为规范细则》,组织召开动员大会、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倡导校园文明礼仪签名活动、专题班会、团支部会议等形式学习活动300余次。坚持开展学生值勤周活动,先后有600多个班级,500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让每个学生都充当文明礼仪的践行者,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先后有36间宿舍被评为省高校文明宿舍,一个公寓区被评为省级高校文明社区,两栋宿舍楼被

构建多层次立体化教师养成教育新体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