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中的中国行政区划及其应然走向
家,行政区划变更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民族团结,是保证国家与人民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是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进行的行政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调整必须具有和体现这一社会主义行政区划的性质特征。概括地讲,我国社会主义行政区划的性质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性和政策性
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关系到中央能否有力地统率指导地方,关系到地方政权能否有效地在本行政区行使其职权,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建国初期,我们对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合理的改革和调整,将原有的35个省、1个地方改建为29个省、9个行署区、1个自治区、1个地方、1个地区,缩小了省区,并建立了华北、东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6个大行政区,使各级地方政府能及时地、因地制宜地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对于建设革命秩序,组织发动群众,进行各项社会改革,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阶级性
行政区划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行政手段之一。现在我们从事的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行政区划的改革的目的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是为了保证国家的领土完整、主权独立、民族团结、国家与人民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据利益.建国以后,我国设立了阿勒泰、塔城等一大批边境城市,有力地促进了国防建设。不同的阶级社会,统治阶级设置行政区的目的是存在根本区别的。在实际工作中不可以忽视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三)综合性
在利益实际工作中,行政区划涉及到全国各个部门和地区,既有行政管理工作,又有经济利益、资源的平衡工作,既关系到整个国家,又和一定地区群众的切身的利益有关。它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交通、城市、生产力布局等诸多因素,因此,我们在行政区划的决策中要分析上述因素的各种关系,影响程度,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可见,行政区域研究是-I'-J综合性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