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调动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的认知冲突的理论,笔者将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探讨学生为什么要建构知识。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
教师应创设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产生矛盾,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学生为消除这种认知冲突,进而产生一种积极的探究欲望。并带着问题迅速的融入到课堂情境中来。例如支玉恒老师在讲《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他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猜今天这堂课主要讲什么?因为这篇课文是说明文,学生从原有的认知中提取信息,从“知识性”、“客观性”、“科学性”等来分析,同学们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他们谈到:地球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环境污染严重;地球很美丽,是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唤起学生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等等。但是支老师摇了摇头,这些内容文章里都很清楚了,老师再讲有什么意思。这时,同学们对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激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学生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可以帮助自我明确学习任务,确定学习方向,提高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针对性和指向性。
(二)利用认知冲突,促进动态生成
学生在新课学习的过程中,常会因一些新知识、新问题情景一时难以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而产生认知冲突,这些认知冲突往往使课堂生成偏离教学预设的轨道,课堂上出现意外的动态生成。这些意外生成是课堂上难得的动态生成性课程资源,这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的认知冲突,顺着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让课堂焕发出崭新的生命活力。例如于漪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