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6、学习第1自然段
(1)理解“窜”,“窜”是什么意思?(窜就是没有方向地乱跑)“窜”字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2)野兔为什么要这么慌乱地从树林里跑出来,四人小组想象野兔“窜”的种种原因。
(3)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就撞死的可能性大吗?
(4)种田人意识到这一点了吗?从哪里知道?能给“乐滋滋”换一个词吗?
(5)朗读指导:想到今后每天都能捡一只野兔,种田人更是开心极了,你能把他心里想的这句话读好吗?
7、因为有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种田人便希望每天都能碰到这样的好运气,正因为有了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所以从捡到兔子的那天起,他便一直坐在树桩旁傻等,可直到最后,他还是没等到兔子。
8、学到这儿,你又明白了什么?(板书: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三、观看动画,加深理解
1、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了解了这个故事,现在想看看这个故事拍成的动画片吗?
2、现在,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请你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3、小结:靠碰运气是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能有收获。
四、联系实际,明理导行
1、其实像种田人一样,因为一次碰到好运气,就想永远靠碰运气过日子的人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你能说一说吗?(比如赌博)
2、如果你的身边有这些想法的人,就请你用这个寓言故事来劝劝他吧。
五、书写指导。
板书预设:
野兔没来(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守株待兔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他们的心理也进一步发展了。学生们对许多事物仍然抱着很大的好奇心。另外,学生们在学习中乐意自主发现,也开始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当他们在探究中取得收获,就希望与人分享,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赞许,如果常听到批评,责备,他们会灰心丧气,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随着学习要求的明显提高,我班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不适应性有所显露,个别学生一时难适应这样的学习要求,难适应思维上质的飞跃,开始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而在教学中,我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情况,就设计了一些有坡度的教学步骤,让他们也有所得、有所悟,力求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
《守株待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讲那个种田人怎样得到一只野兔,接着讲以后他是怎么做的,最后讲结果怎样。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初步掌握归类识字的方法。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研读中明白寓意:不劳动不会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日子。
教学重点、难点:
研读课文,明白寓意。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解题
1、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2、谁能把题目读一读?能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3、质疑:根据这个课题,你能提几个问题吗?板书:怎么等?等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音读准了。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这些生词你会读吗?
(2)请大家帮忙为这些生字找好朋友。
3、再次解题:你们都已读了课文,现在你能用一句话解释一下课题是什么意思了吗?
三、深读课文,明白寓意
种田人守呀守,等呀等,结果呢?板书:庄稼全完 野兔没来(课件出示句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他的田里已经长满了野草,庄稼全完了。
(一)研读课文,知道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1、田里的庄稼怎么会全完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把它用横线划下来。
2、学习句子:从此他丢掉了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在树桩上。
(1)自由读读句子,看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交流预设:
(3)朗读指导:
A、谁愿意来读读这个句子?先自己准备一下,指名读。
B、你对他的朗读满意吗?那你能试一试吗?
C、寓言的朗读和其它课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它就好象在讲一个笑话故事,听老师来读一读。
D、谁还愿意读?
E、一天、两天、三天,从此他再也不出门劳动了,就在树桩旁傻等,让我们一起读,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4)小结:种田人整天什么农活也不干,也难怪,他的庄稼全完了!
3、学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板书预设)不劳动是不会有收获的。
(二)研读课文,知道不能凭着运气生活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因为没有劳动,所以庄稼全完了,可是他整天都在傻等,怎么又没等到野兔呢?
2、读第一自然段,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窜是什么意思?笔直地向前跑,能叫窜吗?究竟怎样 …… 此处隐藏:132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