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学生可能会联想到的词汇有--职业、普通、平凡、卑微、辛苦、蓝领、弱势、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底层等。这些词汇有对“鞋匠”、“车夫”内涵的理解,也有对其外在境遇的评判,但都集中在一般性的、共性的社会评价上。学生将其与“光芒”、“人格”这类词汇相连系的较少见,所以从这样的认识“盲区”导入。
明确:“鞋匠”和“车夫”往往被归入底层社会的人。所谓“底层”是指从社会地位、生存环境来划分人。它是划分人的常见尺度之一,但“社会等级”却不是而且从来不是认识人和评价人的唯一标准。
二、知识积累
1、作家作品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在牛津大学学过法律。他的文学生涯开始得较晚,三十岁发表处女作,19长篇小说《有产者》问世,奠定了他成为英国第一流作家的地位。以后二十多年中写了大量作品,几乎每年出版一部小说和一个剧本。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高尔斯华绥最重要的作品是两组三部曲:《福尔赛世家》(《有产者》《进退维谷》《出让》)和《现代喜剧》(《白猿》、《银匙》、《天鹅曲》)。《有产者》(1906)是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书中所描写的福尔赛世家正处于由兴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福尔赛一家是金融家、交易所经纪人、拥有房地产或者股票的资产阶级,他们对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对衣食住行、家庭关系,对殖民地、不列颠帝国等都形成了本质上相同的看法,这就是书中所讲的“福尔赛精神”,它的主要特征是“紧抓住财产不放,不管是老婆,还是房子,还是金钱,还是名誉”。
2、时代背景
《品质》写于19。作者描写的当时英国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享乐时髦,世俗的眼光衡量一切的标准就是金钱和利益。现代社会机器大生产几乎完全取代了原始的手工业生产,大公司行业垄断“大鱼吃小鱼”的情况愈演愈烈。在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一些公司采用一些不符实际的广告招揽顾客,而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商品的真正质量却在下降。一部分人于是对被挤压到社会边缘的传统的手工业无限怀恋,因为这些小本经营都实实在在、童叟无欺、质朴而踏实。
3、基础积累
(1)字音
沁(qìn)人心脾 靴(xuē)子 一爿(pán) 鬈(quán)曲 赊(shē)账 趿(tā)拖鞋 蹙(cù)眉 时髦(máo) 褶(zhě)皱 脚趾(zhǐ) 诧(chà)异 断炊(chuī)
(2)字形
(3)词义
簇新:极新、全新。 羞怯:羞涩胆怯。 鬈曲:弯曲的。
赊账:把买卖的货款在账上延期收付。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垄断:指把持和独占。 潜在:存在于事物内部不容易发现或发觉的。
时髦:形容人的装饰衣着或其他事物入时。 褶皱:皱纹。 抚爱:照料、爱护。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迟缓:不迅速、缓慢。
慈悲:慈善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不可思议:原来的意思是说道理涤妙,无法理解。现在多作无法想像讲。
三、整体感知
一般的小说不外乎就是描写典型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借此来反映一定的思想主题。这篇小说也讲述了一个故事,关于鞋匠格斯拉的故事。在鞋匠格斯拉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请一个同学将这个简单的故事用两三句话来概述一下。
明确:《品质》鞋匠格斯拉有高超的制鞋手艺,因不肯降低品质,在与大公司的竞争中失败,最终饿死。
四、合作探究
1、情节线索
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采用了明暗两条线索,一条的明线:我与格斯拉的故事;一条是暗线:格斯拉的故事。
2、环境描写
按照道理,格斯拉有那么好的做鞋手艺,他应该有很好的生意,可事实上他却饿死了,说明格斯拉一定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请同学们找出能反映格斯拉生活环境的句子或内容,简要评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1)26段:他们把一切垄断去了,他们利用广告而不靠工作把一切垄断去了。我们热爱靴子,但是他们抢去了我们的生意 我很快就要失业了,生意一年年地清淡下去了 --资本垄断的社会
(2)28段:他的店铺外面的两个橱窗中的一个漆上另一个人的名字了--也是个靴匠的名字在里面,现在已经缩成一个小间 --同行的激烈竞争
(3)64段:没有一个人能做出比他更好的靴子!但是也得看看同业竞争呀!他从不登广告!他肯用最好的皮革,而且还要亲自做。好啊,这就是他的下场 --商业诚信的危机,小手工业者的悲哀
师归纳:这是一个工业垄断加剧,同行竞争激烈,许多人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偷工减料,不守诚信的社会。
五、人物鉴赏
这篇小说写得最好的是刻画了靴匠格斯拉的形象,接下来我们重点来分析格斯拉的形象以及作者刻画的方法。
1、请找出能体现格斯拉性格特点的句子或内容,并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