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气势恢弘的散文诗,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每个词语都简洁有力,每个句子都铿锵激越,对于这样的文章,一要指导学生多诵读,从朗读中体味它的气势,实现整体感悟,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二是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的深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文章的内容美、形式美,通过讨论,揣摩句子含义,实现语言文字的内化。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设计理念]
语文的特点在于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它除了教给你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你的语文素养。它会给你启迪,给你智慧,陶冶你的情操,让你感受到美。《安塞腰鼓》是一篇美文,美文应美读,好文章只有用心诵读,才能品味出内在的美。学习这一课,我想主要通过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突出对文本诵读的要求。读法多种多样,听读、范读、齐读、读中品味。同时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停顿、升降的指导。在朗读中,学生通过形象生动、铿锵激越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安塞腰鼓所表现的对于冲破束缚与阻碍的渴望,领会作者对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赞颂。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有关安塞腰鼓的资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查阅工具书,
掌握生字词。
2、将相关的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
3、腰鼓。
[授课类型]
讲读课
[教学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8月3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2、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表现出来的生命中奔腾的力量和阳刚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及排比句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腰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手指课件中的地图)这里是我们祖国广袤的大地中的一小部分,它叫安塞,位于黄土高原上,延安以北,素有“腰鼓之乡”的美誉。俗语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厚重的土地,简朴的窑洞,咆哮的黄河,养育了朴实豪放的陕北人。而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更是粗犷、雄浑、动力十足,被称为“中华第一鼓”。瞧,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打着富有节奏的鼓点,迈着富有特色的舞步向我们走来了。
2、多媒体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画面,学生欣赏。
3、同学们,欣赏了这精彩的表演场面,你对安塞腰鼓有了怎样的认识?你
的心中必然会有所触动,此时你的内心洋溢着怎样的情感?生交流评议。
4、过渡语: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这酣畅淋漓、富有动感的艺术,要形象地描绘出来,确实不易。那么,如何用无声无色的文字把它写的有声有色有气势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走进黄土高原,共同来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所写的——《安塞腰鼓》(齐读课题)。让我们看看作者是用怎样的妙笔,将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展现出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听读,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
2、学生对老师的朗读做出评价。
3、学生试着像老师一样,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全文。
4、此时,你对安塞腰鼓又有了怎样的认识?(出示:这是的安塞腰鼓。)可以在安塞腰鼓前加一个词来概括安塞腰鼓给你的感觉。(如“亢奋”、“豪迈”、“惊心动魄”、“震撼”、“火烈”、“壮阔”、“磅礴”……)
5、让我们读准同学们所说的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
狂舞火烈亢奋晦暗羁绊碰撞搏击烧灼奔突辐射淋漓震撼恬静颤栗磅礴豪迈惊心动魄
相机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理解:亢奋、羁绊、豪迈等词。
相机个人读、齐读,读准:亢奋、晦暗、羁绊、淋漓、颤栗、惊心动魄等词。
6、默读全文,思考:文中关键句是哪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指名多读,读出“好一个”。
三、品读课文,赏析探究: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体现在哪儿?再读课文,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说一说。指导反复朗读:指名读、比读、齐读……
如:①好在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好在鼓声的巨大力量。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④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好在变幻的舞姿。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 …… 此处隐藏:134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