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文章对人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对中华民族的旺盛的生命力的赞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品读文章铿锵有力、大气磅礴的语言。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安塞腰鼓》视频,学生谈感受。
2、安塞腰鼓简介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
(2)、生字词学习。
(3)、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
这是一场的安塞腰鼓!(空缺处可填词、短语、句子)
2、梳理脉络
(1)文中有一个标志性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是内容和结构上的核心句,也是全文中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的句子,请找出来,体会它的作用。
(2)教师引导体会它的作用。
(3)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叠加的方式来读,(第一组读第一句,第二组读第二句………。)要读出气势。
三、朗读、品味
1、教师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全文语速、语调的变化。
3、精读5———13段
(1)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四、把握背景,升华主旨
1、作者只是为了赞美腰鼓的力量吗?换做江南的后生来打鼓能打出这种气势吗?
2、学生齐读19———21段
3、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与安塞腰鼓有什么关系?
4、结束语
5、全班大声朗读宣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
五、作业设计
1、背诵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
2、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晨跑、合唱或运动会时的场面。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和气势。(重点)
2、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并了解排比、反复及短句的表达效果。(重点)
3、品味文章意蕴内涵,发表自己的见解。(难点)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章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美,感受其中生命律动和力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
看表演、听录音、读课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课文有关生命和力量的主旨以及对舞蹈动作、声音的描写,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让学生读出气势即可。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实现。所以,所有的教学环节设计都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让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大意,写下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疑问,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使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是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生命的律动。
(多媒体投影:课题、有关“安塞腰鼓”的文字介绍和几幅图片)
二、收集问题,检查预习
课前,要求大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两至三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了检验预习效果,请大家浏览课文,快速地画出表现安塞腰鼓场面特点的语句和表现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句子。此外,大家有什么疑问可提出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解决。
三、听录音,感受文中激情
有人说,安塞腰鼓能使空气燃烧。是啊,就像空气中本来包含着氧气一样,人的心中本来就蕴藏着激情,蕴藏着力量,一旦遇到火种,便会不可阻遏地燃烧起来。那么,就让《安塞腰鼓》在我们课堂上也燃烧一回吧!
(播放5~13自然段录音,以激发学生激情,然后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体味句式修辞的表达作用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似乎听到了激荡的鼓声,感受到了那烈火般的舞蹈,文章为什么会这么有气势?你能否从文章的语言材料中找一点依据?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明确:文中用了不少排比和反复,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情感,且手法多变。(因学生已查阅了有关排比的资料,此处就不必多讲。)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独句段,还有许多短句,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短促、激烈,有强烈的 …… 此处隐藏:137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