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二)案例:
物理课标标准指出,物理教学要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你如何认识并在教学中处理这一问题?
传统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教师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忽略了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实践,使物理教学抽象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很多学生开始厌恶物理,讨厌物理,产生了“为什么要学物理,学物理有什么用?”的思想,大大降低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走物理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物理教学由原来关注理性、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世界里,使学生在从自然到物理、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中,领略到物理世界的美妙、和谐的科学内涵和人文内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案例分析: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由于物理具有这样的特点,使刚接触它的学生充满好奇,在学习过程中也不是很抽象,但一接触实际问题就感到无从下手,以至学习物理成为一种负担。在踏入物理的课堂前,学生已经拥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与物理相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水在零摄氏度会结冰,夏天教室内洒些水会感到凉快,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初步掌握,一起走进生活中的物理情境。
1.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指,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的教学。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过上课专心听讲与练习,以及课后的复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必要时,教师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