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
(5) 在采区通风系统中,要保证风流流动的稳定性,采掘工作面尽量避免处于角联风路中。
(四)在采区通风系统中,应力求通风系统简单,以便在发生事故时易于控制风流和撤退人员。
(五)对于必须设置的通风设施(风门、风桥、挡风墙等)和通风设备(局部通风机、辅助通风机等),要选择好适当位置,严把规格质量,严格管理制度,保证通风设备安全运转。尽量将主要风门开关、局部通风机开停等状态参数和风流变化参数纳入到矿井安全监控系统中,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六)在采区通风系统中,要保证通风阻力小,通风能力大,风流畅通,风量按需分配。因此,应特别注意加强巷道的维护,及时处理局部冒顶和堵塞,支护良好,保证有足够的断面。
(七)在采区通风系统中,尽量减少采区漏风量,并有利于采空区瓦斯的合理排放及防止采空区浮煤自燃,使新鲜风流在其流动路线上被加热与污染的程度最小。
(八)设置消防洒水管路、避难硐室和灾变时控制风流的设施。明确避灾路线和安全标志。必要时,建立瓦斯抽放系统、防灭火灌浆系统。
(九)采区绞车房和变电所,应实行分区通风。
(十)矿井有害气体指标:瓦斯,二氧化碳不得超过0.5%
4.2 采区进回风上山的叙述与确定
采区上山通风方式有三种:
(一)运输上山进风轨道上山回风,适应条件及优缺点:
输送机上山进风,其风流与运煤路线相同而方向相反,所以风门较少,比较容易控制风流;由于风流方向与运煤方向相反,风流与煤的相对速度增加,造成大量的煤尘飞扬,同时,煤在运输过程中不断涌出瓦斯,使进风中的煤尘和瓦斯浓度增高;输送机上山电气设备散热,使风流温度升高;轨道上山下部车场需要安设风门,不易管理。
(二) 轨道上山进风运输上山回风,适应条件及优缺点:
轨道上山的下部车场可不设风门,车辆通过方便;上山绞车房便于得到新鲜风流;进风风流不受上山运煤污染,含煤尘较少;当采用煤层双巷布置时,作为回风、运料用的各区段中部车场、上山上部车场内均需要设置风门,不易管理,漏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