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理性从众之说,自古就己有之。
宋关东的定义属于新的定义,认为从众行为并非都是非理性的盲从,在多数情况下,人的从众行为是主动的、内发的、有目的的。传统观念和新观念都有合理之处,但都不能真正准确把握从众心行为,本小组认为只有从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从众。
(二).从众行为的相关实验研究
社会心理学关于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很多。一些经典研究主要有谢里夫(Sherif,1935)利用“游动错觉”现象设计的一个研究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影响的实验;
阿希(Asch,1951)做的线段比较试验被称为经典性的从众行为实验;
克瑞奇菲尔德(Crutch field,1955)做的从众的补充实验。 米尔格拉姆服从实验。
许多国家和地区如黎巴嫩、中国香港、巴西、津巴布韦、挪威、加拿大、日本等,都进行了重复实验。
我国对从众行为的研究主要有张仁俊(1987)等重复阿希的研究,俞国良(1989)参照阿希从众实验并做了必要修正的实验研究,李强(1990)对同龄群体对中学生升学择业意愿的影响研究,乐国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