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染色体畸变等实验中呈现阳性反应,人组织培养中发现有组织毒性作用等。
B(a)P的主要来源
①食品在熏制、烘烤时直接接触而受污染(燃料的燃烧); ②烹调加工时食品成分的变化(热解、热聚),这是主要原因; ③植物从环境中吸收(土壤、水等);
④食品加工过程的污染(机油、包装材料等); ⑤水体污染后通过生物蓄积、食物链进入人体; ⑥动植物自身少量合成。
防止B(a)P污染及危害的措施
①加强环境治理,加强环境污染物的监测、管理,做到工业三废合理排放或处理后排放,减少污染;
②改变食品的烹调加工过程及方法;
③不在柏油路上晒粮、油种子,防止沥青污染; ④在机械化生产中防止润滑油污染食品。 去毒
①精加工,减少B(a)P含量。小麦去麸后可降低40~60%。 ②油脂,可用吸附法。活性炭吸附。
③利用日照或紫外光照破坏其结构,降低B(a)P含量。 制定食品中最高允许含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