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药物治疗现状和进展
<海南医学)20lo年第2l卷第3期
IlAINAN
MEDICALJOURNAL
V01.21No.3
F曲maw
2010
1严格的血糖控制
周。结果肢痛、麻木等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还有目前国外研发的一些神经营养因子也先后进入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口1已证实,严
格控制血糖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临床试验阶段,如NGF、BDNF(脑生成神经营养因
子)、Neurotrophin3、IGF—l、rhNGF、TXl4。确切的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4
并防止其进一步进展恶化。欧洲性糖尿病研究
(EURODIAB)H1亦证实,PDN的发生和潜在的心血
管危险因素有关,包括: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吸烟、
BMI指数偏高等。所以治疗PDN需要有良好的血
改善神经微循环药物主要有血管扩张
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己酮可可碱;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塞氯匹定、西洛他唑;活血化瘀类中药等。
糖控制为基础,并且要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及调整生活方式。但目前仍没有可靠的对照性试验表明控制血糖可以减轻PDN的疼痛症状"J。
2针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理的治疗2.1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
醛糖还原酶
抑制剂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恢复Na+一K+一ATP酶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可以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近20年来,此类药物逐渐被研究和应用,如菲达瑞斯(Fidarestat)、依
帕司他(Epalrestat)、Tolrestate、Zcnarestat等,由于疗
效和安全性受到质疑,部分已停止使用或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依帕司他是近年来正式上市,广泛应
用于临床的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羧酸衍
生组织物。Hotta等№1通过一个为期3年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明依帕司他能有效延缓PDN的发展及改善疼痛症状,且长期治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2.2抗氧化药药物此类药物通过阻抑神经
内氧化应激状态,增加营养神经血管的血流量,加快
神经传导速度,增加神经Na+一K+一ATP酶活性等
机制,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d一硫辛酸(Antioxidanta—lipoicacid)是丙酮酸脱氢酶系的辅
助因子,也是目前较临床常用一种抗氧化剂。Zie.
sler等一1对德国的ALADN
I、ALADNⅢ试验、俄罗
斯的SYDNEY试验及Ot一硫辛酸对糖尿病神经病变
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评估(NATHANII)等4个随
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进行Mem分析,结果
表明,d一硫辛酸600mg/d,静脉注射3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症状,伴有神经功能的改善,
且使用安全性高。
2.3改善神经营养药物
甲钴胺为蛋氨酸合
成酶辅酶,该酶促进髓鞘的主要成分卵磷脂的合成,与髓鞘、核糖核体膜、线粒体膜、突触及受体等的功能有关,可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改善神经元和
施旺氏细胞的代谢合成,促进轴索内输送和轴索的
再生,恢复神经键的传达延迟。有试验渖1对108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用弥可保500mg肌注,每
周3次,4周后改为口服500mg,每日3次,服用8
】10
万方数据
2.5其他包括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抑制药:3针对疼痛发生机制的治疗
PDN患者因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疼痛3.1抗抑郁药
3.1.1
三环类抗抑郁药(Tricyclic
Antidepres—
sants,TCAs)TCAs仍是研究最多治疗神经性疼痛的一线药物。三环类抗抑郁剂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和阻断NMDA受体而抑制神经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一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疼痛的阈
值而起止痛作用,并能阻止受损神经发放神经冲动,故具有较强的止痛效果。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和丙米嗪(Berkomine)应用最为广泛,历年文献也证
实阿米替林对于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疼痛症状确实有效,常做为评价新药止痛疗效的对照。一项300人参与的对照试验结果中1/3左右患者疼痛缓解了
50%。嗜睡为其最主要的副作用,因此可夜间给药,对睡眠差、夜间疼痛的患者尤为适用。但由于三环类抗抑郁剂的抗胆碱及抗组胺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1.2
5一羟色胺去甲腺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s)该类药主要通过阻断中枢神经系统下行
防感受伤害通路中释放的NE和5一HT的再摄取而起效,也可以通过阻断Na+和Ca2+还有腺苷和NM—DA受体而抑制神经元的高兴奋性。新型抗抑郁药文拉法辛(Venlafaxine)、度洛西汀(Dulox …… 此处隐藏:14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