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情况;要通过干部的核心作用,吸引和带动所有集体成员积极愉快的参加集体活动,让每一个成员都感受到集体的荣辱感,特别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群体中新的积极分子和骨干力量,在一个班集体里,可以成为班干部的积极分子越多,集体的自我教育作用越大,集体的发展水平就越高。
三、要坚持班主任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都知道,在教学中要搞好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体的这种结合,同样,在班级工作中也就搞好这一结合。
首先,在教师主导上,著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己病之病。”我们做班主任的习惯于发现学生落后了,违犯了纪律才去教育、谈心,这样使工作往往陷于被动,加大了工作的难度,帮而应把工作放在平时,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为此班主任必须做到“三勤”即眼勤、腿勤、嘴勤,就是要常去教室、宿舍看看、转转,和学生多接解,师生间渐渐就会产生浓厚的亲情;“嘴勤”就是要班主任和不同对象聊天,第一对象是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和他们闲聊,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第二对象是任科老师,从各科老师那里,了解学生方方面面的情况,掌握学生的新变化,听取各科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探讨育人的方略,形成教育合力。第三对象是家长,通过家访和接待来访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性格特征。做到全面了解学生,从而及时洞悉学生的动态,找到帮助学生进步的最有效途径,这样班主任便成了一个医学生“未病之病”之上医。
其次,发挥学生在班级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行动的动机的自觉的,行动的过程是自主的,行动的结果是独创的。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充分发挥出学生自己的创造性,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进面积极投身到学习、劳动、生活中去。当代中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主体意识强,他们的独立人格要求被社会尊重,他们的生理、心理思想上的成熟期提前,思考问题倾向于成人化、社会化;他们处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他们接受的信息量大,交际范围广,迫切要求交际,很自然地作为个小社会班集体来说,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有无穷的潜能,只要我们充分挖掘、方法对头,班级管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一般作为刚上任的班主任,班里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去做,结果自己累的要命而工作又干不出成效,随着经验的增多,班主任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