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一孩子在食堂就餐时拾到一对钥匙扣交给了我,交的同时还告诉我说这是鸳鸯扣,找不到主人的话,男的那个送给万爸爸,女的那个送给黄妈妈(孩子们都这样称呼我和我的爱人)。另一孩子说好像在班上某某某同学那儿见过一模一样的鸳鸯扣。我惊讶,孩子们知道的还真不少,懵懵懂懂中已有了爱的想法(狭隘的男女之爱那种),当即决定该给青春期的孩子们说说这事儿了。
当晚思品课我就提着那对钥匙扣站在讲台上,啥都不说,让孩子们翻来覆去的看,然后许多孩子都不约而同地说这是鸳鸯扣,象征着什么什么。等孩子们说的差不多了,我说:这为什么不可叫母子扣、父女扣或是兄妹扣呢?然后给孩子们讲了什么是爱;什么是健康的爱思品课结束,刚转身离开教室,班上一男孩追了出来说:那扣是我的,准备送给某女生的,没想到掉了。我很纳闷,但马上顺着孩子的话平淡地接过去:哦,我早就知道了(其实真不知道)。孩子立马表示自己错了。我想到效果已达到,点到为止即可,如果再去深究:为啥要送东西给女生,送给谁之类的话题就没多大意义了。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是怎样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的好老师是:仪表庄重大方,举止文雅;知识渊博对问题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工作认真,一丝不苟;课堂教学生动灵活、深入浅出、不墨守成规死抠书本;作业布置抓住关键,注意适量,绝不加重学生负担其实,真正打动我的教师形象不是以上所列举的项目,一个学生在他的周记本里记录的教师形象倒是特别引起我的深思: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