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肥临界期: 作物对缺乏矿质元素最敏感的时期。
2)合理施肥的生理指标
叶中元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施N肥的指标)
叶中酰胺和叶鞘中淀粉(或可溶性糖)含量
叶中酶活性
3、合理施肥使作物增产的原因: 通过改善作物光合性能而实现;通过调节作物生长的环境而实现。
第四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本章重点
1.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2.C3途径、C4途径的异同;
3.光合作用与农业生产。
1、光合作用的特点: 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还原剂被氧化)
CO2被还原到糖水平(氧化剂被还原)
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叶绿体的结构: 被膜(双层): 控制物质的进出
基质(间质):CO2固定、还原的场所
类囊体(片层):光能吸收、传递与转换的场所( 光合膜)
3、光合色素(叶绿体色素) 高等植物的叶绿体色素有两类四种: 此处忽略
4、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光 温度 矿质元素 水 氧
5、光合作用的机理
1)光反应:光能变成活跃的化学能。
通过原初反应、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 光能变成了活跃的化学能,贮存在ATP和NADPH中,它们被用于CO2的同化,所以ATP和NADPH也称为同化力。
光反应中,证明由两个光化学反应串联而成的两个主要实验是:
双光增益效应或爱默生效应: 远红光与红光同时照射促进光合速率增加的现象.
红降现象: 大于685nm的远红光照射使光合速率下降的现象.
2)暗反应:碳同化
高等植物的碳同化途径有三条: C3途径----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C4途径,CAM(景天酸代谢)途径
C3途径(卡尔文循环)掌握
1.反应场所:叶绿体的基质中
2. CO2的受体: RuBP(核酮糖-1.5-二磷酸或1-5二磷酸核酮糖)
3.产物:
4、C3植物:
5、关键酶: 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加氧酶)
C4途径掌握
1、CO2的受体:PEP
2、催化反应的酶:PEPC(PEP羧化酶)
3、最初产物:OAA(草酰乙酸)
4、C4途径涉及两种类型的细胞: 维管束鞘和叶肉细胞
5、单独C4途径不能形成光合产物
6、C4植物固定CO2时,有两个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