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教师形象D.领导形象
10.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是【】
A.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B.课程目标、课程计划和课本
C.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D.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
11. 教学设计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D.教学评价
12. 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要素是【】
A.教学内容B.教学对象
C.教学目标D.预期效果
13. 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因素包括【】
A.身体的健康B.知识、智力等
C.情感、兴趣、态度等D.能力和技能技巧
14.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源于【】
A.奥苏贝尔B.布·鲁纳
C.皮亚杰D.杜威
15.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独立学习的技能”,是学习方法指导的【】
A.目标B.内容
C.过程D.原则
16. 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主干活动和辅助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是【】
A.学习活动总量B.学时
C.学习强度D.知识学习量
17. 品德的基础是【】
A.道德意志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18. 人的整体素质赖以生成的基础是【】
A.文化素质B.审美素质
C.心理素质D.生理素质
19. 一个社会全体居民为着维护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而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规则是【】
A.职业道德B.社会公德
C.文明规则D.道德规范
20. “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体现了哪个德育原则? 【】
A.因材施教原则B.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C.疏导原则D.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
A.递进关系B.转换关系
C.互补关系D.制约关系
E.适应关系.
22.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意思是指【】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B.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D.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
E.学生是能动的人
23. 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有【】
A.了解学生的需要B.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C.实施有效的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D.建立教室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