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病理学笔记大全(8)

时间:2025-07-09   来源:未知    
字号:

粘附反应 vW因子介导,最后血小板发生粘性变态

释放反应 ADP是血小板之间粘集的强有力的介质

粘集反应 Ca离子、ADP和血小板产生血栓素A2

2、血流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血流变慢及涡流形成,使血小板边集,导致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多见的原因:

静脉瓣的存在

静脉血流可出现短暂的停滞

静脉壁较薄,易受压

血流通过毛细血管到达静脉后,血液的粘性有所增加。

3、血液凝固性的增高:可分为遗传性高凝状态(最常见为第V因子基因突变)和获得性高凝状态两

种。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及类型:

形成过程:

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内皮下胶原,血小板与胶原粘附

血小板释放颗粒

ADP、5-HT、TXA2激活血中血小板,血小板发生变形,并相互凝集

血小板凝集堆形成,凝血酶释放,激活纤维蛋白,网络红细胞和白细胞,最后形成血栓 血小板粘附小堆的形成是血小板血栓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

1、白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粘集而成,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头部。

肉眼:呈灰白色小结节或赘生物状,表面粗糙,不易脱落。

镜下: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或析出性血栓。

分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时在二尖瓣闭锁缘上形成的血栓(疣状血栓)

2、红色血栓:又称凝固性血栓,构成延续性血栓的尾部。

大体:暗红色,如血凝块。

镜下: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

3、混合性血栓:

肉眼:灰白色和红褐色层状交替结构,也称为层状血栓。

镜下:血小板小梁(肉眼呈灰白色)及网络红细胞(肉眼呈红色),边缘可见中性粒细胞。

分布:构成延续性血栓的体部,左心房内球形血栓;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部位或动脉瘤内的附壁

血栓。

4、透明血栓:又称微血栓,主要由纤维素构成,见于DIC。

三、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纤溶系统激活及蛋白水解酶释放,致血栓溶解吸收。

2、脱落栓塞:血栓软化后脱落,形成血栓栓子并随血流运行而致血栓栓塞。

3、机化、再通:在血栓形成的1-2天,已开始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成肌纤维细胞从血管壁长

入血栓并逐渐取代血栓,这个过程称为血栓机化(thrombus organization);出现新生血管使血流得

以部分恢复称再通。

4、钙化:血栓中出现固体钙盐的沉积称钙化。表现为静脉石和动脉石。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有利:堵塞裂口,阻止出血及防止炎症扩散。

2、不利:阻塞血管,影响血流;脱落形成栓子,并发栓塞;心瓣膜变形而致心瓣膜病;出血,见

于DIC。

病理学笔记大全(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