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研究生思想政治公共课知识点整理(13)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发展经济的功能仍是重要的,但在新阶段,政府发展经济应有新思路和新导向。 由于中国是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后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政府不可能在经济领域“无所作为”;

从短期看,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如温饱问题、就业问题、环境问题、人权问题的解决,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发展为前提,否则是空中楼阁。

2、政府发展经济的两种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政府成为资源控制和支配的主体。这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早期政府对市场的替代和对市场的培育。

二是市场主导,政府主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宏观调节和市场监管。政府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公民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

3.当前发展经济的主要问题

在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很迅速,但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仔细分析,阻碍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最大对象是落后的、僵化的政府体制和不合理的政府职能与政府管理方式。

政府长期充当了经济建设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角色,虽然实现了GDP的快速增长,但却带来很多问题: 政府控制资源过多而总体低效;

——以经济贡献率为例:政府主导下的70%国有企业、国有资源,只有30%的GDP增长贡献率;而30%的非国有经济创造70%的GDP增长贡献率;全国60%的出口来自非公企业,尤其是外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并取得的经济成效主要来自非公经济。

抑制民间资本这个最基本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 20世纪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的反思。

盲目追求GDP,导致官员政绩扭曲,危害社会; ——发改委的评价全国1/6的民心工程是形象工程、路边工程;建设部评价1/5 的公共工程是政绩工程。

盲目追求GPD,低水平重复投资、产业结构难优化; ——产业结构的低水平同质化,导致国民经济整体缺乏竞争力。

盲目追求GDP, 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粗放式发展和掠夺式开发,破坏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盲目追求GDP,造成地方政府沉重债务危机; ——其危害不亚于重病缠身的金融体系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影响。

盲目追求GDP,区域经济恶性竞争与国家税收流失; ——零地价、零税收、“两免一补”等,不可思议的优惠和候鸟企业。

生产投资型政府,难解决政府、企业与银行之间结构性矛盾; ——拖欠工程款主要是各级政府、呆帐和坏帐的主要原因也是行政干预造成的;需要贷款的民营企业贷款很难。

生产投资型政府,导致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普遍不足和社会发展的失衡; ——有限的一点财力除了吃饭(工资),就搞城市建设,而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没钱,老百姓“看不起病”、“上不起学”。

董事会型政府,难以真正实现政企分开;

——各级领导整天研究董事会要做的决策、干企业经理的活

政府成为资源配置主体或不当管制过多,如果在失去控制,在利益驱动下,特别可怕:部门争利、与民争利

——权力“寻租”: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和环节复杂化; ——一些政府领导忙着搞项目、招商引资、搞各种工程、搞“金桥银路”,因为里面有巨大的个人利益诱惑,腐败分子“前仆后继”;

——投资环境为例。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太差,这不是缺资金、缺项目,而是不良的政府管理导致人家(企业家和人才)不敢去。招商引资时的瞎“许诺”,不仅不兑现,而且收拾人家,“关门打狗”,感觉“上当受骗”。

研究生思想政治公共课知识点整理(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