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各级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履行职能。再次强调“以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利益调整”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
2005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为基层服务、为企业服务、为民众服务”,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一些政府部门和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政府体制创新的实践也取得了可喜的局部性突破,以民为本、服务导向的政府模式正成为政府改革的发展方向。本专题研讨,主要是从理论上对这些改革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
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主要挑战
当前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的努力方向
一、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环境的变化
(一)时代背景的视角
——信息化——全球化——民主化
(二)国内背景的视角
——中国社会的快速全面转型——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
(一)时代背景的视角
1、信息化:生产力的变革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连动关系。
信息化将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政府治理置于一个崭新的环境(三个方面最突出):
(1)公共事务治理更加复杂和多变,要求政府增强其预见性、灵活性与回应性 ;
——政府必须提高战略和预见管理能力;
——政府必须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政府必须提升管理和服务的会应性,政府能够满足社会多样性的公共需求。
(2)信息化瓦解了一元化的政治话语体系,解放了长期被官方主宰的公众思维方式。政府必须能够应对舆论开放所形成的思想和利益整合压力。
(3)信息化也为政府再造和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
信息化对政府行政的发展也是机遇,信息化有利于提升政府的透明性与政治的民主化、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公共管理的效率。
2.全球化:生产关系的特征
(1)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以信息化为支撑。
以跨国公司为主体。
以西方国家主导下的世界经济组织为推动力量。
以经济自由化为实质。
以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标志。
(2)中国入世与融入全球化的新起点:政府的入世
——WTO的基本功能主要是约束政府行为的;
——WTO的原则主要是限制政府干预的;
——WTO的1000多条条款被称为国际行政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