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9)

时间:2025-07-14   来源:未知    
字号:

2:叙事诗:诗歌发展中的三种观念之一是写实倾向。这种写实性的诗歌观念在诗歌创作中主要是叙事诗的创作。它不仅在左联,中国诗歌会,40年代解放区诗歌创作中占主要地位,在五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也很受重视。但左翼和五四诗歌创作传统中,对叙事诗和诗歌发展写实倾向理解不同。五四写实强调的是诗人作品中主人公对客观生活的真实反映,而左翼则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这种不同也体现在解放区诗歌创作中,晋察冀诗人如田间,蔡其娇等主要受五四新诗的自由体影响,重视从诗人情感、心理的角度来表现时代的革命。另一些生活于陕北、太行山一带的作家,更多地从民间吸取经验,表现战争,农民和地主的关系,如李季等。前者受忽视,后者则自觉尊崇了文艺大众化方针受到推崇,被确立为当代诗歌新方向。代表诗人是李季。闻捷和张志民。

(五):发展线索,创作阶段

1:颂歌时代(49-53)

2:投入火热的生活(53-56) 中青年作家 政治抒情诗和叙事诗。

3:最初的曲折:57年反右,58年新民歌运动,59新诗发展道路讨论-否定五四以来新诗经验、外国诗歌经验,强调新诗只能在古典、民歌基础上发展。

4:战歌时代:60年代政治抒情诗数量增加。

第二节17年的几个代表诗人(2课时)

一 教学目的:了解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创作概况和特点,从而对17年的诗歌创作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二 教学重点:了解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创作特点。

三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三位诗人的诗歌创作增加对17年诗歌发展状况的感性认识。

四 教学方法:讲授

五 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17年诗歌创作中出现了一大批以写政治抒情诗为主的诗人。贺敬之、郭小川、闻捷是写这一诗体的代表作家。同时他们的诗歌创作又不局限于单纯的政治抒情,而是体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了解他们的诗歌创作,有助于我们对17年诗歌的发展状况有更深的认识。

(二)时代歌手——贺敬之

1:生平:1924年生于山东贫苦农民家庭,抗战后随学校流亡湖北、四川。40年代到延安。整风运动后,在毛泽东文艺大众化的影响下,和丁毅创作《白毛女》,是新歌剧的奠基人,51年获斯大林奖。建国后任剧协书记处书记,作协副主席,文化部代部长。

2: 创作概况:15岁开始诗歌创作,发表《并没有冬天》,《乡村之夜》《南泥湾》等诗歌。1944年《罗峪口夜渡》试图将民歌和古典诗歌融为一炉,标志着创作由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建国后,创作进入高潮期,发表《回延安》,《放声歌唱》等诗篇。

创作分为两类:(1)表现某种感受的抒情短诗,《回延安》,《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梳妆台》。特点是感情真挚,意境清幽深远。(2)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雷锋之歌》,诗集有《放歌集》

3:创作概貌:

(1)充沛的政治激情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政治情怀, 诗人在创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配合当时的时代环境,政治事件创作,如《放声歌唱》是献给党的35岁生日的。《十年颂歌》为新中国十年大庆,《三门峡歌》和《桂林山水歌》歌唱社会主义建设和时代风貌。在写作时,由于作家感情真挚,注意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使这些诗并未沦为政治工具。

(2):富于变化的抒情与浪漫主义艺术精神的统一。

诗人在强调诗反映时代的同时,还强调诗的个人性特征,情感特征。这种个人的情感融入必然要求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同时,加入革命浪漫主义的东西。这种诗歌认识使诗人重视抒情主人公的塑造,这个主人公与胡风的“个人化”语言有相似之处,重个人与时代的结合。

(3):多种诗歌形式的探索

五四以来一直有诗歌形式的探索,自由体-新月派-十四行诗-民歌。贺敬之的诗受民歌如陕北信天游的影响和外国的影响。注意把传统诗歌旋律和节奏与现代诗形结合。有民歌风味的诗也有歌谣体,后期转向楼梯诗。

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教案及重点(19).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