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士诗人——郭小川
1 生平:中学时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加入八路军,曾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48年转新闻战线,曾任《天津日报》负责人,中宣部文艺处处长,作协书记,《诗刊》编委,文革受迫害,76年死于安阳。曾与陈笑雨、马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作笔名。
2:创作概况
郭小川抗战前就有诗歌创作,成名在55年发表《致青年公民》后。诗歌创作分三类。(1):政治抒情诗。代表作是《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2):叙事诗。《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步曲》。多是探索人生道路和宏观世界的奥秘。(3)还有表现自己对宇宙、人生认识思考的抒情诗,《望星空》《团泊洼的秋天》。
3:创作特点
(1)革命激情,战斗精神。郭小川说“诗人首先是战士”。但如贺敬之一样,他的诗歌没有因为战斗精神的激发而堕落为政治工具,始终将个人感情融入诗歌中,使之充满革命豪情和政治热情。
(2):有深刻哲理。
(3):不断探索新体裁,创造新形式。多方面吸取经验,试验多种诗歌形式,创造了“新辞赋”体。这种诗体形式既有自由体诗的自由舒展,又有古代辞赋的排比、对偶、铺陈、重叠等手法。
(四)闻捷
1 生平:江苏省丹徒县人,抗战爆发后流亡武汉,40年代到延安,在陕北文工团工作,后作报社编辑,44年开始写作,49年到新疆,任新华社西北总社采访部主任,52年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2:创作概貌
主要作品是诗集《天山牧歌》,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诗集《祖国!光辉的十月》,《河西走廊行》等
《天山牧歌》包括四个组诗:《天山牧歌》、《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博斯腾湖畔》和九首散歌,一首叙事诗。广为传诵的有《苹果树下》和《葡萄成熟了》等。
从内容上看,首先表现了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两相对比,表达了对新的社会生活的歌颂,和建设新社会的热情。其次表现了当地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并借爱情表达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3:创作特点(1)异域风情的融入,牧歌式的创作情怀。(2)擅长描写色彩鲜明的场面,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避免直抒胸义,常常在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和情节描绘中,流露对生活的诗意感受。
第四章 十七年散文创作(3课时)
一 教学目的:了解17年散文的创作概况
二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概念内涵和三种散文模式
三 教学难点:熟悉散文概念内涵的演变
四 教学方法:讲授
五 教学步骤:
概述(1课时)
一 教学目的:了解17年散文创作概况。
二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概念和17年散文发展的两种体式。
三 教学难点:熟悉散文概念内涵的演变。
四 教学方法:讲授
五 教学步骤:
(一)课程导入:散文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意抒写真实感受,境遇的文学体裁。它有两个基本特点1:结构自由灵活,形散。2:真实。散文是最接近生活真实的文学样式,叙事实,写实物、实情仿佛是散文的传统,古代散文和现代散文都是如此。
(二)散文概念与散文创作的两种体式
1:概念:散文历史很悠久,概念也很复杂,在过去指除诗歌以外的一切文学作品。现代散文主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