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医基础理论(13)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中医基础理论

气机;运动形式:升降出入。
气机失调: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五、气的分类
(一)元气
真气,原气,最基本、最重要的气。
组成与分布 肾精气化生。
通过三焦布达全身。
主要功能 激发推动生长、发育与生殖。
维持整个生命活动。
(二)宗气
胸中之气,大气,动气。
组成与分布 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
上至喉咙,下蓄丹田,贯注于心肺之脉。
  主要功能 走息道以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
与言、听、视、动均有关。
(三)营气
荣气,营阴,脉中之气。
组成与分布 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清者为营”。
与血液共行于脉中—“营行脉中”。
主要功能 化生气血。
营养全身。
(四)卫气
脉外之气,卫阳,膘疾滑利。
组成与分布 水谷精微中的强悍部分—“浊(粘稠)者为卫”。
         行于脉外,布达全身—“卫行脉外”。
  主要功能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
   温养脏腑皮毛。
   司汗孔开合。
   第二节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血,指运行在经脉内,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营养物质。
  二、血的生成
  营气化血。
  津液化血
  精血互生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三、血液的循行
  心主血脉。
  脾主统血。
  肝主藏血。
  肺朝百脉。
  经脉血液也影响血的运行。
  四、血液的功能
   营养脏腑组织器官。
为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津液,指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性质较清稀,活动度大,分布于体表、孔窍、血脉,起滋润作用。
液:性质较稠厚,活动度小,分布于骨节、脏腑、脑髓,起濡养作用。
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
肺主通调水道。
脾主运化水液。
肾主水。
肝主疏泄,促进水液代谢。
膀胱贮尿、排尿。
三焦为水道。
三、津液的功能
化生血液。
滋养脏腑皮毛。
滑利关节。
补益脑髓。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
关系
一、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一)气能生血
血液来源于水谷精气。
血液的生成依赖于气化。
血虚:补血为主,兼以益气。
(二)气能行血
血液的循行依赖于气的推动。
瘀血:活血化瘀,兼以调气。
(三)气能摄血
气能统摄血液,防止其溢出脉外。补气可以

中医基础理论(1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