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医基础理论(17)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中医基础理论

概说
 (一)病因的基本概念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二)病因学的形成与分类
  《内经》分为阴阳两类。
  《金匮》分为三个途径。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陈言,字无择)
 (三)病因学特点
  辩证求因:根据症状和体征来推求病因。
一、外感性致病因素
  (一)六淫
概说
  ①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
内生五邪:疾病过程中体内所出现的风、寒、湿、燥、火五种病理变化。
②六淫的致病特点
多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可以相兼致病。 里热证:白虎汤:生石膏30 知母12 甘草9
致病后,病机可发生转化。 粳米(大米)12
体外入侵多从皮毛、口鼻而入。
1、风邪
春季主气,四季均见。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阳邪 春季主气
善行而数变
其性开泄:腠理疏松,汗出,恶风。
易袭阳位:易侵犯体表和上半部,如头痛。
(2)风性善行而数变
善行:风邪为病,其病位具有游走不定的特点。
如风痹(行痹(今闭)):关节呈游走性疼痛。(疼痛为闭证)
数变:风邪为病,其病急,病情变化无常。
如风疹:皮肤瘙痒起风团,发作无常。(荆芥 防风 蝉衣)
面瘫:牵正散:全蝎5g
(3)风为百病之长
长:为首,重要。
致病广泛:如风邪为病,四季均见,感冒可统称为“伤风”。
诸邪先导:为其它邪气的先导,如风寒、风热等。
2、寒邪
冬季主气,其它季节亦可见到。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阴邪 冬季主气
寒本为阴
易伤阳气 寒伤肌表——伤寒:恶寒
寒邪直中于里——中寒:如寒邪直中脾胃见脘腹冷痛。
(2)寒性凝滞
凝滞:寒凝血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
如寒痹(痛痹):关节疼痛剧烈,遇寒则重。
(3)寒性收引
收引:收缩和牵引。
寒伤肌表,毛窍闭塞:恶寒,发热,无汗。
寒客血脉关节:肢体屈伸不利,冷厥不仁。
2、暑
夏季主气,具有明显
季节性,只发生在夏
至以后,暑邪纯属外邪。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阳邪 夏季主气
火热所化
炎热:高热,心烦。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升散:腠理开泄,汗大出。
汗出过多 伤津:口渴,尿短赤。
耗气 倦怠乏力。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3)暑多挟湿

中医基础理论(1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