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医基础理论(20)

时间:2025-07-08   来源:未知    
字号:

中医基础理论

:血色紫暗,或有块。
望诊:紫绀(唇色青紫,心力衰竭致缺氧引起,如先天性心脏病):口唇、指甲等,色紫暗,压之发白,松之发紫(经脉内)。
发斑:血离经脉,按之松之不变色,舌质暗(瘀斑)
肌肤甲错:不润泽,严重时似鳞甲
脉诊:脉有的细涩,有的结代(节律不整)
4、瘀血的常见病证
淤阻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淤阻于心:心胸憋闷刺痛,。
淤阻于肺:胸痛,咯痰带血。
淤阻于胃肠:呕血(血黑),大便色黑如漆。
淤阻于胞宫:月经不调,月经紫黑有块,痛经。
淤阻于四肢末端:脱骨疽(手足溃烂至骨 可见于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第二节 发病
一、邪正与发病
正气:人体正常的生理和抗病康复的能力。
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
(1)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正气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因,一般起主导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邪气是疾病发生的外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
起主导作用。如致病力强的瘟疫邪气。
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一)环境因素
1、气候因素
多表现为时令病——季节性流行病。
2、地域因素
多表现为地方疾病,如瘿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3、生活工作环境
可表现为职业病,如尘肺(矽(音西)肺)。
4、社会环境
  可表现为心身疾病——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躯体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
(二)体质因素
(三)情志因素
   不良的精神、情志因素可损伤人体正气,导致疾病的发生。
三、发病的类型
(1)卒发
(2)徐发
 (3)伏发
 (4)继发:由一病致发
 (5)复发
第六章 病机(似西医病理)
病机,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机理。
第一节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一)邪正盛衰与虚实的关系
邪正盛衰决定虚实的变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实
邪气盛,正气亦相对不虚,邪正斗争剧烈,病理产物蓄积。
如:高热,疼痛拒按,痰饮,瘀血,食积,二便不通。
2、虚
  正气虚,邪气亦不盛,脏腑功能低下。
  如:倦怠乏力(气),心悸失眠(血),
畏寒肢冷(阳),五心烦热(阴)。
3、虚实错杂(六味地黄丸(补肾阴):熟地 山萸肉 山药(补) 茯苓 泽泻 丹皮(泻))
  既有正气虚损,又有邪气较盛,或病理产物蓄积的病理变化。
  (1)实中夹虚(祛邪为主,佐以养正)
如实热 伤津:高热 口渴。治以清热为主,佐以养

中医基础理论(2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
二维码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出现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客服协助您处理。
× 常见问题(客服时间:周一到周五 9:3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