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为物质基础。
肾阴:元阴,真阴,为一身阴气之根本。
肾阳:元阳,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
肾为阴阳之根,水火之脏(久病及肾,穷必究肾)。
2、肾主水
肾有主持调节水液代谢的生理功能。
生理 肾的气化促进水液代谢。
肾司膀胱的开合。
主水失常 肾失气化,水津不布:痰饮,水肿。
膀胱开合不利 :
肾失气化,膀胱不利:小便不利—癃(排少)闭(不排)。
肾失封藏,膀胱不约:遗尿,尿失禁(缩泉丸 覆盆子)。
3、 肾主纳气
肾有摄纳肺吸入清气的生理功能。
保持呼吸运动的平稳和深沉,有利于气体的充分交换。
肾气虚 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二)肾与形体官窍的联系
1、肾在体合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 精生髓 骨髓:充骨。
脑髓:养脑。
齿为骨之余,依赖肾精充养。
发为血之余,肾藏精,精生血,血养发。
肾精不足 骨髓空虚 幼年:生长发育迟缓。
成人:骨质疏松,易骨折。
脑髓空虚 幼年:智力低下。
成人:耳聋目花,发齿早落,痴呆。
2、肾在窍为耳及二阴,在液为唾
肾气充养耳,肾精气不足:耳鸣,耳聋(实证为肝病)。
二阴: 前阴:生殖与排尿。
后阴:排泄糟粕,与肾相关—肾司二便。
唾:唾液中较稠厚的部分。
“饮玉浆”可养肾气 多唾(吐唾)伤肾
第二节 六腑
一、胆
(一)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的功能受肝主疏泄功能调节。
肝失疏泄 肝胆不利:胁痛,口苦,纳差,黄疸。
(二)主决断,调节情志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调节情志。
胆虚痰扰:口苦,呕逆,心烦不寐,惊悸不宁。(温胆汤:陈皮12 半夏9 茯苓12 甘草9 竹茹12 枳实12) (大枣3枚 浮小麦12 )
二、胃
(一)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接受和容纳饮食物。胃为水谷之海。
腐熟:胃中阳气对饮食物的蒸化作用,形成食糜。
胃气:泛指脾胃的运化功能。
(二)主通降,以降为和
饮食物经胃的腐熟后,欲及时下降于小肠,以
进一步消化吸收。
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恶心,呕吐,嗳气(长,声沉,可控),呃逆(短,声脆,不可控)。(丁香柿蒂汤,小半夏汤:半夏 生姜)
三、小肠
(一)主受盛与化物
受盛:盛受胃下降来的饮食物。
化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二)主泌别清